在工业生产中,电镀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涉及的性能测试成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电镀件的十大性能测试,包括外观检验、厚度测量、附着力测试等,旨在为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的测试指南。通过这些测试,不仅可以评估电镀层的外观和物理性能,还能确保其在各种工业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效率。
外观检验
电镀金属零件的外观检验是基础且常见的质量评估方式。如果零件的外观不合格,通常无需进行其他性能测试。此检验主要通过肉眼观察,根据外观将镀件分为三类:合格、有缺陷的和废品。常见的外观缺陷包括针孔、麻点、起瘤、起皮、起泡、脱落、阴阳面、斑点、烧焦、暗影、树枝状及海绵状沉积层,以及未镀覆到应该镀覆的部位。
1.表面粗糙度测试

表面粗糙度是通过微观长度测量来评估的,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比较法、光学法和针描法等。其中,轮廓仪法在针描法中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放大倍数高和测量速度快的优点而广泛应用。
2.镀层光亮度

镀层光亮度是高装饰性零件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光亮度反映了镀层在特定照度和角度入射光下表面反射光的比率和强度。常用的评定方法包括目测法和样板对照法。对于平面状的镀件,使用光度计可以获得准确的光亮度结果。
附着强度测试
镀层附着强度,也称为镀层结合力,评估的是镀层与基体或中间层的结合程度。附着强度的优劣直接影响镀层的装饰性和防护功能,是评价金属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金属镀层附着强度的测试方法

厚度测量


电镀层的厚度及其均匀性是衡量镀层质量的关键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厚度测量分为破坏性和非破坏性两种方法。破坏性方法包括计时液流法、点滴测厚法、库伦法和金相法等;非破坏性方法则包括磁性法、涡流法、β射线反向散射法和X射线光谱法等。
厚度测试方法及其对应标准

孔隙率测试
镀层的孔隙是指从镀层表面到基体金属之间的细小通道,这些孔隙的大小直接影响镀层的防护能力。孔隙率的测定方法包括贴滤法、浸渍法、电涂法和气体渗透法等。
镀层孔隙率的测试方法

显微硬度测试

硬度是镀层的重要机械性能指标之一,反映了镀层金属的结晶组织。为了减少基体材料对镀层的影响和镀层厚度对压痕尺寸的限制,通常采用显微硬度测试方法。硬度测试参照的标准包括 GB/T 9790、ISO 4516 和 ASTM B578。

维氏/努氏硬度计
维氏硬度压痕(左)和努氏硬度压痕(右)
1.维氏硬度计算公式:

P — 试验力,kg;
d — 两条对角线平均长度,mm。
2.努氏硬度计算公式:

F — 试验力,N;
d — 压痕长对角线长度,mm。
内应力测试

镀层的内应力是指在无外部负载情况下镀层内部存在的一种平衡应力,这种应力通常是由电镀过程中的沉积因素影响而引起的金属晶格缺陷所致。镀液中的某些金属离子、阴离子和有机添加剂都可能显著增加镀层的内应力,导致镀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气泡、开裂和剥落等问题。在外力作用下,内应力还可能引发应力腐蚀和降低疲劳强度。测定镀层内应力的方法包括弯曲阴极法、刚性平带法和螺旋收缩仪法等,参考标准为 ASTM B636。
氢脆性及延展性测试

氢脆性是指镀层在含氢环境中易于断裂的性质,这是镀层物理性能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镀层的脆性会导致开裂和结合力下降,从而直接影响使用价值。氢脆性的测试通常通过施加外力使试样变形直至镀层产生裂纹,并以产生裂纹时的变形程度或挠度值作为评定依据。相关测试标准为 ASTM F519。
延展性则描述镀层在受力时能够进行塑性或弹性变形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测定镀层的延展性和脆性的方法包括延迟破坏试验、缓慢弯曲试验和应力环试验等;镀层韧性的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法和弯曲试验法,参考标准包括 GB/T 15821、ASTM B489 和 ASTM B490。
钎焊性测试

钎焊性指的是焊料在欲焊金属表面的流动性,即镀层被熔融焊料润湿的程度。不同的镀层与同一种熔融焊料的润湿能力各异;即便是同种镀层,由于杂质含量和镀层组织的差异,其钎焊性也会有所不同。对镀层钎焊性的测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镀层与焊料的匹配性,为电子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料提供参考。测试方法主要包括槽焊法、球焊法和润湿称重法,参考标准有 GB/T 16745 和 ASTM B678。
耐蚀性测试

耐蚀性是镀层抵抗环境条件侵蚀的能力,是镀层性能的重要指标。无论是防护性、装饰性还是功能性镀层,对其在特定环境下的耐蚀性都有严格的要求。耐蚀性测试不仅是考核镀层性能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产品使用寿命和确保安全使用的关键。
镀层耐腐蚀测试方法


耐磨性是指镀层在摩擦条件下的表现,通常与镀层的硬度关联,但这种关联并非必定。镀层的耐磨性不仅取决于硬度,还受摩擦材料、负荷、润滑状态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测试镀层耐磨性通常模拟实际使用条件进行磨耗试验,相关试验设备为磨耗试验机,参考标准有 GB/T 12967 和 ASTM F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