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PP CONSULTANCY & SERVICE
  Home  >  洞见

洞见

为什么你以为的改善,其实没有降本

字数统计:3325 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 7 钟



在很多企业的改善活动中“,我们把五个人的工作变成四个人完成”“我们只用一个人就能操作这条线”,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像是进步的标志。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成果到底是省力了?还是省了人?还是……只是错用了词?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省力化”(Shoryokuka)、“省人工”(Shouninka)和“减少人力”并不是随意可替换的口号,而是有着明确含义、不同目标、分阶段实施逻辑的改善方向。混淆这几个词,不仅会让改善目标模糊不清,还可能导致团队间的沟通断层,甚至误判改进效果是否真正转化为利润增长。

更常见的误区是:

·以为“工作变轻松”就等于“效率提升”

·以为“省人”就是“裁人”

·以为“一个人可以做两个人的事”就万事大吉。

而事实是:如果只剩下0.1个人的工作,哪怕做得再轻松,也没人能从生产线下来改善就无法真正“省人”也就谈不上利润增长。

本文将带你梳理这三个概念背后的真实含义讲清楚:

·为什么“省力”≠“省人”

·为什么“省人工”是“省人”之前的必经之路

如何打造一条能适应需求波动、真正减少人力的柔性生产线。

如果你曾经对这些改善术语感到模糊,或在项目推进中遭遇“说不清、做不到、改不动”的困境——这篇文章,也许正能解开你的困惑。








01 One


小心别把“少人”理解错了:一个常见但危险的误区


在一次企业的改善成果发表会上,发生了一件看似令人振奋却耐人寻味的事情。
那是一场充满活力的展示,参与者多是年轻团队成员,现场氛围积极热烈,每个小组都自信满满地汇报过去一年的改进成绩。


其中一个团队这样介绍他们的成果:
“我们将原来需要五个人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机械化,现在只需要四个人就可以了!”听起来很棒,对吧?但仔细一想,这句话是否有点奇怪?


另一个团队则兴奋地表示:
“我们成功将一条需要两人操作的生产线,变成了一人就能操作的线!”
看似亮眼的进步,其实隐藏着一个常见的理解误区:“减少人数”与“真正节省人力”是两码事。


在丰田生产方式(TPS)中,相关术语有着非常清晰的区分:

  • “省人化”(Shouninka):指的是通过改进,让工作流程可以用更少的人完成。

  • “省力化”(Shoryokuka):关注的是让工作变得更轻松、更容易进行,但未必减少人。

  • 还有一个通用术语:节省劳动力,通常用于描述对体力或流程的优化。


如果团队成员对这些词的含义没有准确理解,就很容易在改善活动中产生误判:
以为工作“看起来轻松了”或“减少了一个人”,就是效率的提升。


而这类误解,不仅会影响成果的判断,更会导致团队在实际改善推进中,目标不清、努力方向偏离。


接下来的内容,将帮助你真正弄清楚这三个词的区别——不只是字面意义,而是它们在生产现场背后代表的逻辑和价值。







02 Two


省力不等于省人,你理解对了吗?


在改善生产效率时,很多人容易把“省力”和“省工”混为一谈。但在丰田生产方式(TPS)中,这两个词是有明确区别的,而且含义差之毫厘,结果却可能天差地别。


我们先来看看“省力”的真正含义。

省力,顾名思义,是让工作变得更轻松、更省力气。这通常通过使用工具、设备或改善工作流程来实现。比如让员工少搬重物、少走动,减少重复动作等。这不仅能提升舒适度,还能减少疲劳,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但问题来了:如果工作确实变轻松了,但人数没有减少、产出没有提高,那这只能叫“改善”,不能算“提高生产率”。


举个例子:一条生产线上有10名员工,通过流程优化,减少了约0.9人的工作量。看起来效率有所提升——但由于还剩下“0.1个人”的工作没有被合并或消除,所以这条线仍然需要10个人来运作。那就意味着:没有一个人真正能从生产线上撤下来,实际人力成本也没有降低。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省工(也称省人)”,是通过改善,将某一工序所需的人数实实在在减少。比如原来10人,改善后只需9人,并且那名员工可以转岗去做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单位成本降低、利润增加的目标。


总结一句话:

  • 省力是为了让工作更轻松;

  • 省人则是为了让工作用更少的人完成,从而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


很多改善活动之所以“做了很多却看不到成效”,问题可能就在这里:停留在省力阶段,却没有真正实现省人。





03 Three


从“省力”到“少人”:打造真正灵活的生产线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省力化”只是提升效率的第壹步,而真正能带来成本优化与竞争力提升的,是实现人员数量的灵活调配——也就是减少工人数量。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理解丰田系统中一个核心理念:准时制(Just-In-Time)。它的目标不是“尽量多生产”,而是“以可销售的速度生产”——不多、不少,刚刚好。


这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现实中,客户的订单并不是每天都一样:

  • 本周需要10个产品,

  • 下周只需要7个,

  • 再下周可能又涨到9个……


如果生产线上的人员配置是固定的,比如每天都安排10个人上线生产,那在订单较少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 产品生产过剩,造成库存积压;

  • 员工出现“等活儿干”的情况,工作效率下降;

  • 企业无形中为不需要的产能支付了人力成本。


而“减少工人”的真正含义,就是打造一条可以根据生产量的变化灵活增减人员的生产线。当订单多时上10人,订单少时就只用7人——既不浪费人,也不耽误产出。这就是实现从“省力”走向“少人”的关键逻辑。





04 Four


用蕞少的人,做蕞灵活的事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Shoninka”(少人化)是一个关键概念,它代表了一种精简而高效的生产理念:用尽可能少的人应对生产任务,即使订单波动,也能灵活应对,不浪费、不迟滞。


实现“Shoninka”,不仅是口号,更需要一整套扎实的能力和机制支撑:

1.建立标准化作业
明确每一道工序该怎么做,让任何人都能快速掌握并稳定操作。


2.培养多技能员工
让员工不仅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还能跨工序、跨区域协作,提高人力的弹性。


3.优化设备布局
机器摆放要灵活,便于人员在不同组合下高效配合,减少移动、等待和切换的损耗。


4.构建柔性思维与改善文化
市场在变、订单在变,生产也必须能“跟着节奏跳舞”。这意味着管理层和一线人员都需要不断动脑、不断优化。


如今的市场变化之快前所未有。如果生产系统不能适应波动,只会被成本拖垮、被效率淘汰。


“Shoninka”的目标不是“压缩人力”,而是打造灵活、高效、以客户节奏为核心的生产方式。


只要我们始终围绕这个目标持续改善,就有机会真正摆脱“人等活”的浪费,迎来“活找人”的高效节奏。继续动脑,继续改善,才是少人化生产的真正起点。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顾客。

邮箱:Marketing@tppconsultancy.com

电话:400 102 1300

微信公众号





订阅

注册将获得TPP咨询中国电子简报

订阅

洞见

  • 智审核和智快反免费体验!

  • 一文看懂通止规

  • 员工不愿承担责任,怎么办?

  • 为什么你以为的改善,其实没有降本

  • 一文看懂注塑成型工艺

  • 和强势同事打交道的5个实用技巧

  • 不是所有量检具该做 MSA,得看测什么

  • 降低采购成本,不止砍价那么简单

  • 避免紧固失败的六个关键提醒

  • 如何领导那些不喜欢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