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Three
CMT的四大优势:稳、冷、准、干净
CMT焊接之所以被称为“冷金属过渡”,关键就在于它在焊接过程中展现出以下几个显著优势:
焊丝会“后退”,更聪明:CMT系统通过数字化控制,一旦检测到焊丝和熔池接触的短路瞬间,就会立即让焊丝快速回抽,帮助金属滴顺利过渡到工件上。这种回抽动作每秒可达 90次,精准又快速。
几乎没有飞溅,更干净:由于短路过程中电流被严格控制,再加上焊丝回抽配合得当,焊接时几乎看不到飞溅的火花,既省去了清理工作,也保护了焊接质量。
热量小,材料不易变形:焊丝接触后马上缩回,电弧的加热时间非常短,因此整套焊接下来输入的热量非常低,可以有效避免焊穿、材料变形等问题,特别适合薄板和对热敏感的材料。
电弧稳定,哪里都能焊:CMT通过机械方式检测并自动调整电弧长度,不管材料表面是不是光滑,或者焊接速度有多快,电弧始终保持稳定。这意味着无论是手动焊、机器人焊,还是在复杂工况下作业,CMT都能轻松应对。
和传统的MIG/MAG焊接方式相比,CMT简直像是升级版的“智能焊接”:
点火快,还不飞溅:CMT的引弧几乎是瞬间完成,而且几乎看不到飞溅,焊接更干净,后处理更省心。
焊得快,效率高:由于热控制精准,CMT的焊接速度更快,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热小,变形少:CMT的热量输入比传统焊接少很多,金属不容易被烫变形,特别适合对热敏感的材料。
控制准,电弧稳:CMT可以精确控制弧长,让焊接过程稳定一致,不容易出现不良。
能焊超薄板:传统焊接一碰薄铝板就容易烧穿,但CMT可以稳稳焊接薄至0.3mm的铝板,非常适合轻量化制造。
“桥接”能力强:即便工件之间有些小缝隙,CMT也能轻松焊接过去,不用太苛求装配精度。
CMT焊接虽然技术先进,但焊缝质量的好坏,仍然离不开对一系列工艺参数的合理控制。以下这些因素,是影响焊接效果的关键:
1. 焊接电流:焊接的“火力”
电流决定了焊接时的加热能力。如果电流太小,热量不够,金属可能熔不透,焊缝强度差;而电流太大,虽然熔得深,却更容易导致烧穿、产生气孔和边缘凹陷等缺陷。
2. 焊接电压:决定焊缝宽度和平稳性
电压影响电弧的长度,也影响焊缝的宽度。如果电压太低,焊缝变窄、飞溅增多;太高则弧长拉长,飞溅也会增大,容易出缺陷。电流和电压要配合得当,才能保证电弧稳定。
CMT的好处是:只需调整送丝速度,系统会自动协调电流和电压,非常智能。
3. 焊接速度:越快越好?不一定!
焊接速度决定单位长度焊缝吸收多少热量。速度太慢,热量积累多,容易焊穿;速度太快,热量来不及传导,焊缝可能填不满。蕞终要根据产品质量和产能节奏平衡调整。
4. 干伸长度:焊丝离工件的“距离感”
干伸长就是焊丝从导电嘴到工件的距离。如果太短,焊枪容易堵塞;太长,电弧不稳,还可能引发缺陷。一般来说,保持在10~13毫米之间合适。
5. 焊枪角度:别小看拿枪的姿势
现场验证表明,使用“前进法”焊接(电弧推着熔池走)效果更好,不仅飞溅少,还能提前预热,提高焊缝成形质量。焊枪角度一般控制在 0~15°。
6. 保护气体: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保护气太多会把熔池吹散,太少又保护不住,容易出气孔。还要注意管道有无泄漏、喷嘴是否堵塞,焊接中要定期清理焊枪并喷防溅液,避免影响气体流量。
7. 焊接轨迹:让焊缝更“包容”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把机器人走直线的路径改为轻微摆动轨迹(比如三角形、梯形等),这样即使零件有些偏差,也不容易出错,焊缝更有“适应力”。
8. 起弧和收弧电流:别忽视“头”和“尾”
起弧电流(Starting Current):要稍高一点,常设为焊接电流的135%,确保一打火就能顺利点燃电弧。
收弧电流(Final Current):要稍低些,常设为正常电流的50%,这样电弧收尾干净,不容易咬边。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顾客。
邮箱:Marketing@tppconsultancy.com
电话:400 102 1300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