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PP CONSULTANCY & SERVICE

特殊工艺管理

焊接干货 CMT焊接基础

字数统计:2891 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 6 钟



在焊接现场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难题:焊穿、飞溅多、熔池控制难,焊缝变形大?尤其是面对薄板焊接、铝合金焊接等高要求工况,传统MIG工艺似乎总是力不从心。

这时候,一种焊接“黑科技”正悄悄改变行业:CMT——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

它以“几乎零飞溅”“低热输入”“超薄板焊接利器”著称,是实现轻量化焊接、提升焊接良率与效率的有力武器。

这篇干货内容,将带你从CMT的基本原理入手,深入了解其与传统焊接的核心区别、优势与参数设定技巧,并提供丰富实用的应用经验,助你在焊接工艺设计和优化中少走弯路。

准备好开启一场低飞溅、高稳定性的焊接技术探索了吗?继续往下看!




01 One


什么是CMT焊接?一种“冷静”的焊接新技术




CMT(Cold Metal Transfer,冷金属过渡)是一种更“聪明”的焊接技术,由奥地利的福尼斯公司研发。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能精准控制焊接时的能量和焊丝的熔化量,实现低热量输入、几乎没有飞溅的效果。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智能控制焊丝的进退动作,加上对电流的精细调节,让焊接过程中出现冷热交替的节奏,就像在“有节奏地烧焊”。这样一来,与传统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相比,CMT的热量更低、更可控,能有效减少变形、焊穿等常见问题。






02 Two

CMT是怎么焊的?像“点点头”的焊丝


CMT焊接的奥妙在于焊丝不是一味往前送,而是像在“点头”一样,有节奏地向前、缩回、再向前……整个过程分为四个关键动作:




1.电弧加热一开始,电弧被点燃,焊丝慢慢靠近熔池,就像在加热金属表面。


2.熔滴过渡焊丝头部的金属开始融化,并进入熔池。


3.焊丝回抽当焊丝触碰到熔池、发生短路时,系统会立刻让焊丝迅速缩回,帮助熔化的金属滴顺利分离,同时电流会瞬间降低,避免飞溅。


4.重新加热焊丝回抽后,电弧再次点燃,焊丝又开始新一轮的前进。


这个“送—熔—缩—再送”的过程,会不断循环,每秒蕞多可以完成160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高频率、精准控制的“节奏感”,CMT才能做到低飞溅、低热量、焊接过程平稳对材料的损伤也更小。








03Three



CMT的四大优势:稳、冷、准、干净


CMT焊接之所以被称为“冷金属过渡”,关键就在于它在焊接过程中展现出以下几个显著优势:



焊丝会“后退”,更聪明CMT系统通过数字化控制,一旦检测到焊丝和熔池接触的短路瞬间,就会立即让焊丝快速回抽,帮助金属滴顺利过渡到工件上。这种回抽动作每秒可达 90次,精准又快速


几乎没有飞溅,更干净由于短路过程中电流被严格控制,再加上焊丝回抽配合得当,焊接时几乎看不到飞溅的火花,既省去了清理工作,也保护了焊接质量。


热量小,材料不易变形焊丝接触后马上缩回,电弧的加热时间非常短,因此整套焊接下来输入的热量非常低,可以有效避免焊穿、材料变形等问题,特别适合薄板和对热敏感的材料。


电弧稳定,哪里都能焊CMT通过机械方式检测并自动调整电弧长度,不管材料表面是不是光滑,或者焊接速度有多快,电弧始终保持稳定。这意味着无论是手动焊、机器人焊,还是在复杂工况下作业,CMT都能轻松应对






04Four



CMT相比普通焊接,有哪些“真本事”?


和传统的MIG/MAG焊接方式相比,CMT简直像是升级版的“智能焊接”:


点火快,还不飞溅CMT的引弧几乎是瞬间完成,而且几乎看不到飞溅,焊接更干净,后处理更省心。


焊得快,效率高由于热控制精准,CMT的焊接速度更快,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热小,变形少CMT的热量输入比传统焊接少很多,金属不容易被烫变形,特别适合对热敏感的材料。


控制准,电弧稳CMT可以精确控制弧长,让焊接过程稳定一致,不容易出现不良。


能焊超薄板传统焊接一碰薄铝板就容易烧穿,但CMT可以稳稳焊接薄至0.3mm的铝板,非常适合轻量化制造。


“桥接”能力强即便工件之间有些小缝隙,CMT也能轻松焊接过去,不用太苛求装配精度。







05Five



想焊得好?这些参数必须调对


CMT焊接虽然技术先进,但焊缝质量的好坏,仍然离不开对一系列工艺参数的合理控制。以下这些因素,是影响焊接效果的关键:

1. 焊接电流:焊接的“火力”

电流决定了焊接时的加热能力。如果电流太小,热量不够,金属可能熔不透,焊缝强度差;而电流太大,虽然熔得深,却更容易导致烧穿、产生气孔和边缘凹陷等缺陷。


2. 焊接电压:决定焊缝宽度和平稳性

电压影响电弧的长度,也影响焊缝的宽度。如果电压太低,焊缝变窄、飞溅增多;太高则弧长拉长,飞溅也会增大,容易出缺陷。电流和电压要配合得当,才能保证电弧稳定。


CMT的好处是:只需调整送丝速度,系统会自动协调电流和电压,非常智能。


3. 焊接速度:越快越好?不一定!

焊接速度决定单位长度焊缝吸收多少热量。速度太慢,热量积累多,容易焊穿;速度太快,热量来不及传导,焊缝可能填不满。蕞终要根据产品质量和产能节奏平衡调整。


4. 干伸长度:焊丝离工件的“距离感”

干伸长就是焊丝从导电嘴到工件的距离。如果太短,焊枪容易堵塞;太长,电弧不稳,还可能引发缺陷。一般来说,保持在10~13毫米之间合适


5. 焊枪角度:别小看拿枪的姿势

现场验证表明,使用“前进法”焊接(电弧推着熔池走)效果更好,不仅飞溅少,还能提前预热,提高焊缝成形质量。焊枪角度一般控制在 0~15°


6. 保护气体: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保护气太多会把熔池吹散,太少又保护不住,容易出气孔。还要注意管道有无泄漏、喷嘴是否堵塞,焊接中要定期清理焊枪并喷防溅液,避免影响气体流量。


7. 焊接轨迹:让焊缝更“包容”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把机器人走直线的路径改为轻微摆动轨迹(比如三角形、梯形等),这样即使零件有些偏差,也不容易出错,焊缝更有“适应力”。




8. 起弧和收弧电流:别忽视“头”和“尾”


起弧电流(Starting Current)要稍高一点,常设为焊接电流的135%,确保一打火就能顺利点燃电弧。


收弧电流(Final Current)要稍低些,常设为正常电流的50%,这样电弧收尾干净,不容易咬边。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顾客。

邮箱:Marketing@tppconsultancy.com

电话:400 102 1300

微信公众号






订阅

注册将获得TPP咨询中国电子简报

订阅

洞见

  • 智审核和智快反免费体验!

  • 焊接干货 CMT焊接基础

  • 现场巡检已流于形式

  • 为什么你说得对,却没人配合?设计工程师必须跨过的那道坎

  • 没有系统培养,哪来的专业研发人员?

  • 为什么做了很多精益项目,缺陷率居高不下?

  • 搞懂EV/DV/PV,才算真的懂开发

  • AI能不能落地,全看你的组织架构扛不扛得住

  • 别让图纸成为问题的源头!10个设计审查必查点(下)

  • 十大常用传感器的功能与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