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Three
在需要检查的地方,就隐藏着问题
我们并不是要否定所有的检验。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测,是任何一家制造企业的基本责任。毕竟,如果连基本的检验都不做,产品首先就失去了被市场认可的资格。
另外,客户明确要求并支付费用的检验项目,比如出货检验,也理所当然要执行到位。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这些外部要求,我们该如何看待“过程中的检验”呢?
不妨换个角度,从客户的立场来想一想。假设有两款产品:A和B。两者的性能、设计和制造工艺都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是——A在生产过程中多次被检验,而B没有进行额外的检查。
如果厂家告诉你:“因为A检验得更多,所以要卖得更贵”,你会愿意多花这笔钱吗?大多数人恐怕会选择价格更合理的B。原因很简单——检查本身并不能增加产品价值。
客户付钱买的是可靠的产品,而不是你“检查的次数”。如果企业说:“我们必须多检查,否则可能混入不良品”,客户的回应往往是:“那是你们的制造问题,为什么要我买单?”
真正理想的状态是:通过改进设计和优化工艺,让产品在制造环节就能做到100%合格,让“检验”变得可有可无。换句话说,凡是需要检查的地方,往往就是存在问题的地方。遗憾的是,许多工厂在问题出现后,并不会去寻找根本原因,而是选择“加一道检查”来应付。
今天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多检一次,明天为防止另一个风险再加一层,检查越来越多,流程越来越重,问题却依旧反复出现。
这种做法,就像给系统注射“止痛药”:短期见效,但根本病还在。如果工厂长期依赖检查来维持质量,不仅成本会越来越高,改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
因此,真正强大的工厂管理者,要敢于问自己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能不能让检查变得不再必要?”只有这样,质量才能真正从“检出来”转向“做出来”。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顾客。
邮箱:Marketing@tppconsultancy.com
电话:400 102 1300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