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品管单位制定‘Q-COST质量成本管控项目’并订定收集资料及统计资料的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
2. 质量成本各项管控指标由品管单位于每年1月底前参照上一年度营运资料基础进行汇总制订,由经营层最高主管批准后发行实施,指标值可根据上一年的水准适当调整,促使质量成本的不断优化。
2.1. 预防成本管控指标制定范围佔质量成本总金额的5% ~ 15%
2.2. 鑑定成本管控指标制定范围佔质量成本总金额的30% ~ 50%
2.3. 内部失败成本管控指标制定范围佔质量成本总金额的20% ~ 35%
2.4. 外部失败成本管控指标制定范围佔质量成本总金额的20% ~ 35%
2.5. 年度质量成本总金额应佔全年销售总金额的1.5% ~ 3.0% (低于或高出此范围属于异常)
3. 财务单位每月定期依照‘Q-COST质量成本管控项目’提供质量成本资料,先由品管单位对质量成本的发生状况进行汇总,并做出‘Q-COST质量成本控管明细’、‘Q-COST质量成本年度目标与统计数据’与‘Q-COST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3.1. 每月质量成本统计结果纳入品管单位工作报告进行提报并作成【质量成本统计趋势图】。
3.2. ‘Q-COST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内容包括:
A、质量成本指标的计画数值与实际数值。
B、分析质量成本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持续改善措施。
4. 质量成本的管控与考核:
各单位必须负责对质量成本指标进行控制与落实改善措施的执行,品管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异常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持续改善措施,呈报经营层最高主管核准,发行担当单位实施并确认改善前后质量成本与质量改善趋势。
5. 每月定期依照【年度质量激励提案】进行奖惩,内容包括:
5.1. 将内部与外部发生的质量异常、客诉、质量成本指标达成状况,进行绩效评核
5.2. 要求企业整体共同达成年度质量成本金额比上一年度持续降低≧10%的目标。
5.3. 要求企业整体共同达成年度质量异常件数比上一年度持续降低≧10%的目标。
5.4. 由品管单位负责按照质量指标达成状况,呈报经营层最高主管进行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