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PP CONSULTANCY & SERVICE
  Home  >  洞见

洞见

生产率指标对于改进活动至关重要

字数统计:2383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5分钟



在当代工业生产环境中,对生产率的精确衡量和持续改进活动是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生产率指标不仅反映了工厂的当前运营效能,更是推动生产流程优化和资源管理改进的重要工具。然而,正确理解和有效应用这些指标需要对其构成要素有深入的了解,包括产出的定义、投入的衡量、及其在不同生产环境中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适合工厂环境的生产率指标,解析其核心组成部分,并提供管理者在定义、监测和改进生产率时的实用指南。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精准把握和应用,企业可以有效地识别改进领域,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推动工厂的整体业绩提升。





01 One



明确输出和输入的定义

生产率,作为生产管理的关键指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


它定义为产出与投入的比率,通常表示为:生产率=投入/产出

产出可以是产量、收益或附加值,而投入通常指劳动力、原材料或能源等资源。

在工厂环境中,生产活动的多样性意味着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分子(产出)和分母(投入)项目组合来计算生产率。因此,明确界定适用于产出和投入的具体项目对于衡量和提升生产率至关重要。


在管理生产线时,了解并准确定义生产率的计算方式是提高效率的基础。以24小时运转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为例,其生产能力受设备能力的限制,不能通过延长运行时间来提高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包括维持设定的运转率和生产周期(节拍)。


在开始生产新产品时,面临的挑战是生产力和质量的不确定性。在经过初期的调整和设备改造后,即便成功达到了计划的开工率和生产节拍,生产率却可能因实际工作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例如,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加班修复损坏的产品,导致实际工作时间增加,进而影响生产率。


这个例子凸显了明确定义产出和投入项目、以及清晰传达这些定义至工作场所的重要性。在生产率的定义中应考虑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工时,同时排除返工等与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实际工时。这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衡量生产率,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生产效率的潜在问题。因此,为了有效提升生产率,管理者需要与工作场所分享并澄清适用于产出和投入的项目的定义,确保每个人都对提高生产效率持有共同的理解和目标。






02 Two



关注生产维度


在定义生产率时,关键在于清楚地理解和选择适合工厂生产活动的产出(生产率的分子)和投入(生产率的分母)的项目。产出可以有两个主要定义:


  • 物理量表示的产出:如数量、重量、长度等。

  • 金额表示的产出:如产值、附加值等。


需要注意的是,当产出以产值(如销售额)表示时,生产力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工作场所的实际效能。


例如,使用不同材料(如金和铜)生产相同尺寸和形状的雕像,其制造工艺相同,所需工时数也几乎相同。然而,由于材料成本的差异,金雕像和铜雕像的售价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以销售额除以工时计算的生产率不同。这种情况反映了产品附加值的差异,而与现场生产活动关联不大。


因此,为避免误解,与工作场所明确分享生产力的定义非常重要。


此外,工厂管理中的“附加值”通常是通过减去材料成本计算得出的。至于投入,它可以是劳动量(人、小时)、原料、投入资金/设备等,分别对应人、货、钱的维度。例如,使用劳动力量作为投入的指标可以引出基本单位和良率/良品率的概念;而“每单位设备”的表述则有助于评估批量生产的效率。


在考虑生产力指标时,重要的是明确您想通过指标了解什么。例如,在一家并排排列着相同设备生产相同产品的工厂中,可能更关注每个设备的产出效率;而在使用多种设备生产多种产品的工厂中,通过整个工厂的工时管理来了解交货日期可能比单纯的生产率更重要。此外,还可以使用“周转率”这一术语,关注购买的设备数量并将产出与销售额关联起来。


例如,比较下表中的生产率。

项目

第一线

二线

生产量

720

900

工人

10

12

实际工作时间

8小时

10个小时

每人每天的产量

72//

75//

实际工时产量

9//小时

7.5//小时

第二线的人均生产率更高。

从实际工作时间来看,一线的生产率更高。


因此,当设置生产力指标时,明确您的目标非常重要。管理层应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定义适合的生产率指标,并与工作场所共享这些信息,确保所有人都明确目标并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数字化流程软件帮助我们的顾客。

邮箱:Marketing@tppconsultancy.com

电话:400 102 1300



订阅

注册将获得TPP咨询中国电子简报

订阅

洞见

  • 智审核和智快反免费体验!

  • 一文看懂注塑成型工艺

  • 和强势同事打交道的5个实用技巧

  • 不是所有量检具该做 MSA,得看测什么

  • 降低采购成本,不止砍价那么简单

  • 避免紧固失败的六个关键提醒

  • 如何领导那些不喜欢你的人

  • 五种数字化转型失败案例及避免方法

  • 质量工程师如何利用数据寻找根本原因

  • 你真的了解数据平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