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制造企业里,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忙”成了万用的理由。现场每天都在追赶订单,员工精疲力竭,管理层也承受巨大压力。看似车间满负荷运转,实则潜藏危机——客户持续压价、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未来越来越难以为继。
有工厂尝试过发起效率提升项目,本意是为了减轻一线负担、提升产出。然而,一旦进入执行阶段,现实却变了样:
有人说“生产太忙,没空开会”;
有人说“工作太多,改进只能往后排”;
甚至有人干脆缺席,导致团队分裂、相互指责,蕞终项目失败。
这并不是工厂独有的难题,而是改进活动与日常生产发生冲突,时缺乏管理机制和优先级判断的典型表现。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太忙”,而在于:
管理者没有清晰界定生产与改进的优先顺序;
缺乏对现场工作量的量化认知;
改进被当作附加任务,而不是战略任务。
如果不及时改变,“忙”会掩盖问题,让工厂逐渐失去竞争力。相反,只有把改进纳入日常管理逻辑,把“忙碌”转化为“改进的理由”,企业才可能走出困境。
01 One
忙碌之下,改进项目“崩盘”
在我们走访过的工厂里,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生产线永远处于高负荷状态,员工疲惫不堪,管理层却依旧在为客户的持续压价而焦虑。表面上产能运转正常,实则已是“强弩之末”。
某工厂(以下简称O工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客户提出了更严苛的降价要求,高层担心如果继续透支现场,不仅员工会崩溃,未来的竞争力也会被彻底削弱。于是,一位高管决定启动一项生产效率提升项目,希望通过改善来减轻一线压力。
起初,大家都清楚必须要改变,但现实的问题是:在已经异常繁忙的工作节奏中,再增加改进活动,几乎没人愿意主动开口承担。这时,车间负责人站了出来,他展现了领导魄力,成功说服了现场管理层,并动员了几位核心成员参与。
项目一开始进展顺利。中层主管和组长们带头削减浪费、优化工序,甚至取消了一些让工人长期疲惫不堪的环节。团队每周固定开会,确认进度、讨论问题。改善带来的正面效应也初步显现:一些人感觉负担减轻,工作氛围变好。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生产压力持续,一些成员开始以“太忙”为由推脱会议或延迟改进任务;蕞初的宽容逐渐被不满取代,部分人仍在努力推进,另一部分人却逐渐消极退缩。蕞终矛盾激化到相互指责——“你说你很忙,但根本没那么忙,这是借口!”
在冲突与分裂中,这场原本寄予厚望的效率提升项目,蕞终无疾而终。
02 Two
当改进被当作额外负担时,项目注定失败
在工厂的日常运作中,完成生产计划几乎是头等大事。生产计划往往直接关系到发货进度,而发货又影响到能否按时满足客户需求。于是,“生产优先”几乎成了车间的铁律。
问题在于,一旦改进活动被摆在生产计划之后,它自然就沦为“额外的工作”。员工的心声往往是:“我们已经够忙了,还要搞改进?” 这种情绪并非懒惰,而是源自于被现实的负荷压得透不过气。
从外部顾问的角度来看,管理层在这里必须做出关键判断:
是真的忙,还是被动地忙?如果确实产能已被完全压满,没有任何腾挪空间,那么任何改进活动都很难持续。此时,管理者需要主动介入,帮助团队调整优先级,并通过减少工作量、提供资源等方式释放空间。
不能把选择权丢给一线员工。如果让工人自己在“今天是完成生产,还是参加改进”活动之间做选择,答案永远只有一个——生产优先。这并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管理者缺乏清晰的任务分配和优先级指令。
事实上,真正“忙到无法改进”的情况并不多。更多的时候,“忙”被用作推脱的借口。这背后的根源,一是企业缺乏对工作量的量化认知,不清楚谁到底在超负荷,谁还有余力;二是改进活动本身没有被当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被贴上“附加任务”的标签。
而这,正是许多工厂改进项目半途而废的症结所在。
03 Three
系统性高风险改进:管理者的责任
改进活动并不只有一种形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
日常改进:发生在日常工作中,更像是“小修小补”。例如在现场发现一个浪费点或操作不顺畅,就立即进行调整。这类改进灵活、及时,但影响范围有限。
系统性高风险改进:这类改进属于“重大战役”,往往针对全局性、长期性的挑战,如提升生产率10%、减少重大质量风险、优化关键瓶颈工序。它们对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通常需要由核心成员在明确的时间周期内推进。
在系统性高风险改进中,管理者必须承担两项关键责任:
1. 明确生产与改进的优先顺序生产和改进不应被放在对立面。管理者要清晰界定时间分配,给出明确的安排,例如:“A今天全力负责生产任务”,“B上午在产线,下午与C一起推进改进”。
如果缺乏这样的指令,员工就只能在“生产”和“改进”之间自行取舍,而现实中他们一定会选择生产,改进自然被搁置。
2. 准确掌握现场工作负荷不少管理者缺乏对一线工作量的量化认知,习惯性地“硬塞任务”,让员工自己解决。结果,生产完成了,改进却流于形式。
正确做法是:如果改进活动需要一小时会议,就由管理者负责创造这段时间;如果客观上可以腾出,就必须要求参与,而不能容忍以“忙”为借口。否则,这将传递出危险的信号——改进不重要,可以推迟。
无论是日常改进还是系统性高风险改进,真正的挑战不在一线,而在管理层。如果缺乏优先级管理和工作量掌控,改进蕞终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顾客。
邮箱:Marketing@tppconsultancy.com
电话:400 102 1300
微信公众号
